昌乐融媒11月10日讯 “发黑的墙面、落满灰尘的墙角、潮湿的房间,而且以前放学回来,都是趴在床上写作业,没有书桌,也没有台灯,写一会眼睛就疼。现在这个屋非常明亮了,还有专门的书桌、椅子和台灯,床铺也很柔软,以后,我一定要加倍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对于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半截楼村15岁的刘迎来说,能拥有一间独立整洁的房间,是她之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一件事。
今年以来,昌乐团县委严格按照省、市团委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行动、主动作为,通过“摸、筹、建、扶”四步工作法,全面推进“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切实改变困境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实地走访、精准摸排。通过发动10个镇街的团干部以及青年志愿者力量,完成全县236户8-14周岁建档立卡困境儿童的入户调研工作,根据亟需建设程度分为a、b、c三类,并对残疾户、低保户进行重点梳理。同时,联合昌乐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博爱公益志愿者协会对所有需要施工的住户进行了二次入户调研,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测量,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
线上宣传、线下募资。团县委进行线上宣传、线下募集,通过微信推广、电视宣传、99公益日、520公益季等方式,广泛发动爱心企业和个人开展募捐和认领小屋行动。活动得到了昌乐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及广大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共筹集资金70余万元,54间“希望小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为全县56名困境儿童改善了学习生活环境。
严把标准、精准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从测量施工、板材使用、门窗选材、线路布置到灯具购置,全部一一把关,同时保证施工过程中抽检不少于3次,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每个“希望小屋”质量过硬、安全放心。严把环保关,本着“安全、舒适、节约、简洁”原则,全部采用绿色建材,对90%的小屋墙体都铺设了保温隔潮防火墙板,使用环保家具,适度配备学习及生活用品,深度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企协结合、定向服务。实行爱心企业和志愿者“双结对”服务模式。一方面由捐助认领小屋的爱心企业与服务对象结成帮扶对子,企业向困境少年提供助学帮扶;另一方面由志愿者组织公开招募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志愿服务团队,与困境少年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每月入户检查1次卫生,并开展亲情陪伴、心理疏导、感受城市、心愿直通车等帮扶活动,服务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