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融媒12月18日讯(记者 李雯 通讯员 郑鑫 郝同军 邱梦琪)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肩负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我县教育扬鞭奋蹄、进位争先,捷报频传。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97所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昌乐一中上榜。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委员会授予昌乐一中“2021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称号,山东省仅有20所学校获此殊荣。潍坊市教育局公布教育改革创新案例项目获奖情况,我县《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实践途径的研究》荣获“2021年度教育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创新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荣获“2021年度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潍坊市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结果公布,全市共有22人获一等奖,其中我县4人。昌乐二中8名学子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全省7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名单,宝石中专入围;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结果公布,宝石中专有10个项目获奖,其中服装设计与工艺等8个项目获一等奖。
这是我县坚持党建统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我县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在夯实党建根基,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和学业水平基础上,瞄准劳动、体育、美育教育短板,精准发力,立德树人蓝图更加清晰,制度更加完备,成效更加明显。被确定为全市首个素质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和中小学思政工作创新先行区,中考高考全市领跑。育人质量、县域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政府履职评价、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均列全市首位,县市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年度述职评议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共荣获市级以上称号68项,5项工作受到省、市主管领导批示肯定,49项工作成果被省、市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推介。
润人无声,催开心灵之花
——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育,德育为先。新学期伊始,北鄌郚小学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红歌我来唱”“红色经典我来读”“红色英雄故事我来讲”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于点滴,教书育人于细微。坚持党建统领,思政铸魂,我县创新实施并不断深化以“红色堡垒”“红烛先锋”“红心向党”为主要内容的“三红工程”、思政一体化推进工程,夯实学校德育主阵地,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对我县开展的红色研学活动给予充分肯定。“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青少年主题教育案例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广。我县代表潍坊市参加全省教育系统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会并作典型发言,被确定为全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和全市首个中小学校思政工作创新先行区。
把国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学生特点,各学校将国防教育与国庆节、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点相结合,开展生动有效的活动,着力提高青少年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我县荣获全市教育系统唯一的关心国防建设十佳单位称号,及第中学等5所学校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和特色校称号。建成全国首个、山东唯一的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和海军航空馆,五年来共有82名学生被海航院校录取,数量居全省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分别给省市县党委、政府发来感谢信,我县被授予海军招飞先进县。2019年12月,昌乐一中赵志刚、韩国启两位校友先后晋升少将军衔,在我县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我县连续五届获得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杰出组织奖。在县实验中学建成全县首家禁毒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第一名。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绿色心灵。不断完善“县、校、班”三级心理健康保护体系,全县所有中小学全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了72名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启心益智,提升能力素养
——多层次探索教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五育,智育为重。怎样引导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从而提高才智、发展智力?聚力高质量教育,我县全方位、多层次探索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精彩不断。被授予潍坊市课堂教学改进先进单位、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应用研究试验区和山东省首批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区。
开展课堂“教学评一体化”。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山东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会在我县召开,省教科院赞誉我县是“全省县域教育的一面旗帜”。2021年12月9日,省、市教科院十大学科教研专家齐聚昌乐,对我县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研究成果进行调研,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研讨我县课堂教学改进,解锁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密码。
各学校持续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不断强化“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教学模式。北大公学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优秀经验获全市推介,全县10位教师被认定为全市首批学科领军人物。加强新高考研究,充分盘活现有学校资源,科学设置组合,“选课走班方案”以省教育厅正式文件推广,向全省提供了“昌乐方案”。国家和省、市教学成果奖累计获得172项,实现“大满贯”,市政府教学成果奖数量连续五年全市第一。
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创新实施“九大素养”提升工程,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全市率先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学生品德素养、学习素养、身心素养、审美素养、文学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和国际素养等“九大素养”。在全国及省、市创客大赛、演讲作文比赛、电脑制作、体育竞赛、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中,全县学生1.4万余人次累计获得7200多个奖项。我县被确定为潍坊市首个素质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实施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做法获教育部肯定并全国推介,实验中学、昌乐二中、北大公学学校被确定为课题校。
全方位畅通学生多元成才渠道。中考、高考全市领跑。我县连续两年接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均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公布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质均衡”指标,我县小学和初中均列全市第1名。
活动纷呈,强健学生体魄
——强化体育锻炼,确保达到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五育,体育为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围绕体育,开展缤纷多彩的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
5月14日,伴随着飞扬的彩旗和习习微风,齐都实验学校2021年体育节正式上演。气势恢宏的中国鼓,拉开了体育节素质课程展演的序幕,健美操、篮球操、非洲鼓、花样跳绳等表演,瞬时点燃了全场观众及运动员的热情。本届体育节坚持全员参与、趣味为主、课程化实施,整个赛事历时半个月,运动健儿们在田赛、径赛、趣味赛等多个项目上展开激烈竞技。
这是我县认真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全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剪影。我县各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全体育课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突出社团建设,通过广泛组织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提升学校体育教学效能,同时结合实际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开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全员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我县被授予全国体育教学与教师发展联盟实验区和全国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研究实验县、潍坊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第二十届运动会先进单位。全市中小学体质抽测,我县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第一名。潍坊市橄榄球锦标赛,我县勇夺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2020年疫情期间,征集和线上推广师生居家锻炼项目,《2020年寒假室内锻炼指导方案》荣获潍坊市疫情防控和家校育人优秀金点子案例。
突出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全县12所学校获批全国体育教学与教师发展联盟实验校,9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5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4所学校分别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全国网球特色学校、山东省乒乓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羽毛球特色高中,15所幼儿园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示范园。
文化浸润,展现青春风采
——增强美育熏陶,让每个学生学会艺术技能
五育,美育为要。金秋十月,翰墨飘香。2020年10月10日上午,全县“教育最美”金秋师生书画摄影展开幕式在县实验中学举行,共收到师生书画摄影作品500余件,现场展出近200件,集中展现了“担当、协同、争先、奉献”的教育精神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丰硕成果。
这是对我县各学校美育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阅。着眼整体提升品质教育内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我县高度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艺术教育环境,开齐开好艺术课程,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全员参与的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培养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创建为全市艺术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县,探索实行的艺术抽测办法在全市推广。在潍坊市中小学合唱戏剧比赛中,我县获得13个奖项;在第五届中国画都书画大赛中,县教育和体育局及3所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潍坊市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我县15名同学荣获非遗校园传承小明星称号。昌乐二中荣获潍坊市美育特色学校称号,学校合唱团荣获全国二等奖;特师附小被授予市级蓓蕾艺术工作站示范点,戏剧《曹冲称象》在山东省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喜获最受欢迎作品奖。在山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县6件作品获奖,其中新城中学的绘画作品获山东省第一名。
发挥全县艺体活动主力军作用,每年都组织举行教育系统文明之夏演出、庆元旦师生专场文艺演出、“教育最美”师生书画摄影展、艺术教师才艺展示和学生艺术教育成果汇报演出等活动,来自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和大批新人新作尽展风采,全面展现了我县艺术教育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今年“七·一”期间,组织开展18项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全县师生近9万人参与;6月22日晚,潍坊市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汇演,市委主要领导携手我县幼儿同台演出,我县推荐参演曲目和师生参演人数最多,得到县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我县教师合唱团连续两年荣获全市一等奖。
匠心涵养,丰富情感体验
——加强劳动教育,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五育,劳育为本。4月6日下午,北大公学学校组织五年级四班学生开展餐厅帮厨活动。擦桌子、拖地、摘菜洗菜、分餐……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生活里成长。
劳动是财富之源,也是幸福之源。我县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志愿、生产劳动、创意制作五类课程,各学校全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以体力劳动为主,强化实践体验,每周不少于1课时。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拓展劳动教育途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互融通。全县共建成69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其中红河镇小学建成占地面积20亩的特色劳动实践基地——幸福耕读园,寓劳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
成立县、镇、校“三级”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学校编制基于校情学情的劳动教育清单,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落实。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全县配备劳动专任教师304人,校外劳动教育辅导员52人。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组织骨干教师先后到威海、临沂、潍坊等国家级示范性实践基地学习劳动教育先进经验,举行全县劳动教师集中研讨会、寒暑假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将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典型做法征集活动和“家务小能手”“护绿小使者”“厨艺大比拼”等评选活动,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愉快的劳动中健康成长。2所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温馨校园,7所学校被确定为潍坊市温馨校园。我县《构建“一体两翼三评”劳动育人模式》被推荐至省教育厅展示,贵和小学等5所学校的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被评为省优秀案例;在山东省“晒晒我的家,争做美丽庭院小能手”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中,红河镇小学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