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坚守 向光而行
——战“疫”中的最美特教人
她们是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他们是托举“折翼天使”飞翔的力量!疫情之下,特殊儿童居家学习需要更多的陪伴、帮助和关爱,昌乐县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教人,用大爱情怀和坚实臂膀呵护、温暖着这些残缺的生命,为孩子们的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他们用朴实、平凡铸就了伟大,他们冲破云雾,向光而行,让爱跨越千山万水,飞入到每个特殊孩子的心田,用最无私的奉献精神,彰显着“最美特教人”的集体形象。
吴茜老师是一名警察家属,也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更是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身兼数个角色,疫情来临,让她觉得压力倍增。特殊时期,爱人外出执勤几个月不在家,父亲身体不好,婆家远在外地,上一年级的儿子上网课需要家长陪伴,而此时,她只能选择陪伴的线上教学的学生。
尽管忙碌,她依然静心为孩子们寻找最好的线上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她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运用不同的教学工具,时而在钉钉课堂上给学生递个“小粉笔”让学生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时而让学生跟她做个手指操,康复一下肢体。在她的探索下,她的沉浸式线上教学的模式开展的有模有样,智障孩子们学得饶有兴致,在她的吸引下,这些学习自控力差的孩子也能认真坐在屏幕前听课了。
生活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吴老师凭着这样乐观、拼搏的精神,抖擞一身的尘土,为特殊孩子们送去一束光,因为她始终相信一句话:坚定信念,勇于向困难挑战,终将会迎来春暖花开。
坐在轮椅上的瑶瑶是孟芙蓉老师送教的一名学生,特殊时期实施线上教学,孟老师没有忘记这个渴求知识的送教学生。她把瑶瑶拉进自己班级里,每天一同上网课。智力发育正常的她,特别珍惜“空中课堂”的学习机会,她说老师的线上教学,既实现了她与同学们共处课堂学习的愿望,也满足着她汲取更多知识琼浆的渴求。课堂上,瑶瑶竭力克服着身体的酸痛,紧跟老师的授课思路,聚精会神地听、专心致志地记……,她珍惜课堂上得每一分,每一秒,老师互动提问,她第一个举手,妈妈给她递来水果、零食……她置之不理。家长告诉老师:瑶瑶听网课像上了瘾一样,早上一睁眼就问“开始了没有,千万别耽误了......”。因为进度不同,孟老师在给自己班学生上网课的同时,还给瑶瑶专门开辟了一个网课空间,每天孟老师通过“空中课堂”对瑶瑶进行专门的辅导,这样瑶瑶更加充满了学习的劲头。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孟老师的教育信念,疫情之下,孟老师不畏辛劳,用情用爱滋养每一个残缺的生命,让瑶瑶犹如绽放在“空中课堂”中的一朵花,以独特的姿态装点着春天。
“滴滴滴……”神经质地快速拿起手机翻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群的消息,然后班级群内发信息、电话通知、统计核酸检测人数、上报……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着屏幕那头的孩子们上网课时的兴奋和认真,一丝感动与欣慰涌上心头……
“妈妈,今天你把我送到哪去?是爷爷家还是大姨家?”看着三岁儿子稚气而懂事的样子,怀揣着愧疚感抱着儿子出了门……
这就是二年级班主任王雅丽老师近段时间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丈夫是一名警察,出差刚回家,就接到去防控一线的任务,作为警嫂,必当支持。此后,学校、家就成了她一个人的战场。忙碌的同时,同样收获感动与精彩。
时常,教室里只有她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教室,讲台上王老师依旧声情并茂、铿锵有力。因为她知道,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情绪的感染。面对十几个情况不一、差异较大的特殊孩子,为了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接受到更多的知识,王老师在一个人的课堂里想尽各种办法,放慢速度,夸大口型,让听力障碍的孩子能看到我的“话”。她一个人时而表演,时而拍手,手脚并用,表情夸张,用各种奇怪的造型、动作吸引那些坐不住的孩子。面对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她反复讲解、演示,不厌其烦,直到屏幕那端露出满意的笑脸。
“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作为特教教师,王老师是幸福的,作为特校班主任,她是温暖的。她说,唯愿疫情散尽,春暖花开,校园朗朗,共赴美好!
七年级唐会丽老师是一个处事淡然、稳重柔和的老教师,在这疫情的特殊时期,她却一改了平日的风格。随着学校一声令下,全校师生做完核酸检测后学生全部离校,于是,下通知,打电话,把学生一个个送到家长手中,每一个环节,唐老师都认真地完成。孩子们全部离校之后,刚想松一口气,上网课的通知又下来了,于是,引导家长下载钉钉软件,注册、建群,随后开始了网上上课准备,备课,制课件,录微课,唐老师忙得不亦乐乎,用她的话说:“老了,有点跟不上节奏了!”然而她还是不自觉地加快了行动的步伐,她觉得,大事面前,必须得跟上!
第一次上网课,唐老师不免有一些小激动,好几天没见到老师的孩子们更是高兴,他们忙着与同学老师打着招呼,可是,刚上课不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网络原因,突然掉线了,孩子们忙不迭的发起了在线课堂,无论老师再怎么呼他们也上不来,老师一开始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等到弄明白之后,又一一的给家长打电话,让他们退出来等待再上,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成功地上完了网上第一课,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可唐老师也圆满地完成了她的线上第一课。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能置之度外,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线上教学开始一天了,孟德虹老师班里有一位叫聪聪的女孩却一直未上线,她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亲是聋哑人,母亲已去世,平时就是跟奶奶相依为命,这让孟老师十分着急。下课后,孟老师就给她的叔叔拨打去电话,得知聪聪跟着奶奶在叔叔家生活,婶婶是一位医务工作者,被派到潍城抗疫一线工作了,叔叔上班,家里只剩下年迈的奶奶,不会用手机上网课。在进一步了解中,孟老师得知周五晚上聪聪的爸爸回家,孟老师不放弃一丝希望,周五,孟老师用微信联系到聪聪爸爸,让他给聪聪的奶奶申请了一个钉钉号,并通过视频,手把手的教会聪聪如何进入课堂学习,反复练习操作了三四次,直到聪聪能熟练地进入课堂。第二天,聪聪准时出现在了钉钉课堂里。
“我们的孩子家长情况复杂,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能力差,但我绝不会让一个孩子掉队!”一向做事干净利索的孟老师无比坚定地说。就这样,无论多难多累,她始终把每个孩子拥之入怀!
线上开课第三天,七年级班主任王益慧老师突然接到了一位学生姐姐打来的电话:“王老师,昨天我给弟弟买的手机快递回去了,他也收到了,你把他加入到钉钉群里,让他跟着继续上课学习吧。”
这让王老师感到有些震惊,她对这个学生状况很了解:学生智力落后,父母智力水平低,姐姐在外地上大学,家庭生活极度困难。这个学生来我校以前不肯入进教室,经常和同学打架,搞破坏,不入群。
来校后,在王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下,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矫正,也越来越懂事了。现在采用钉钉线上教学,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没有智能手机,作为班主任,王老师把情况上报后,由学校给孩子配送了一块平板电脑,以便他能按时参与到学习中来。
可没想到,现在他姐姐又给他买了一部手机。虽然只是一部手机,可对于这位还在上学的姐姐来说,负担有多重啊。电话里她继续说着:“我弟弟在学校里,你们让他改变了很多,现在居家隔离,我一定要让他跟上你们的指导,我相信你们会让他越来越好!”谈起学校配送的平板电脑,姐姐说:“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照顾,我们不能再用学校的钱了,我会尽最大能力配合学校工作的。”
放下电话,王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她此刻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她拭去眼泪,又精神抖擞地走向了电脑旁,点开鼠标,用最洪亮的声音喊:“同学们,上课!”
总有一种干劲流淌在青春的热血里;
总有一种辛劳交织在疲惫的汗水中;
总有一种奉献倾洒在时代的长河里;
总有一种无言灿烂在拼搏的历程中。
在这个写充满英雄的民族里,很多平凡的人用默默无闻的奉献筑起国泰民安的基石!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在疫情面前,公而忘私的特教人为爱坚守,向光而行……,无论是为组织学生上课喊哑了嗓子的于敏老师,还是一心为家长着想,晚上给家长和孩子补课的文美主任;无论是以校为家,永不离岗的永海主席,还是身披战甲,天天背着喷雾器的明罡主任……,一幕幕场景,感人泪下,一个个平凡的身影筑起坚固的堡垒。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星星微茫,汇聚成光,疫情之下,昌乐县特教学校最美特教人,用直抵人心的行动书写大爱无疆,用心守护特殊生命。春已至,万物苏,相信孩子们很快会与他们亲爱的老师相聚在繁花似锦时!